隨著護資考試時間的鄰近,回看往年例題,在每一屆的同學心中都留下巨大的“陰影面積”,不僅題目考察形式越來越科技化,材料信息也是直擊心靈,防不勝防,不過這也為考后閑談增加了諸多的樂趣。今天,我們先不談那些忍不住先吐為快的“梗”,而是教你如何避開一個被歷屆考生考生踩過的坑——過敏反應,畢竟在考場上分數才是王道!
說到過敏反應,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青霉素過敏,但這里說的是輸血的常見不良反應。正因為有這樣第一直覺,同學們的第一個坑就是將其歸為“輸液的不良反應”,而后在A1或者A2的題目中舉棋不定,錯失正確選項。那么我們一起重新認識一下“輸血中的過敏反應”。
同學們在年滿18歲以后,身體狀況良好,都會有獻血或者看到身邊朋友獻血的經歷,我們把他們統稱為“獻血者”或“供血者”。而在實習期間,同學們也會看到一袋袋血液流入患者體內,我們此時可將患者稱為“受血者”或“臨床用血者”。
在我們國家,不同級別的血站從獻血者體內采集血液,而這些血液在血站進行檢驗、分離、儲存等步驟,合格之后運輸至各個醫院。如果檢查出血液中含有乙肝、梅毒、艾滋等病毒的存在,血液則不再用于臨床,而會被用于科研等其他方面。所以,檢驗就會顯得至關重要,是保護受血者安全用血的一道防線,但是因為檢驗的內容有限,不能檢查出獻血者的血液中是否含有進食魚肉、蝦等高蛋白后形成的某些物質,而受血者又恰好對這些物質過敏時,一旦輸血,過敏反應就發生了。病情輕者只出現皮膚瘙癢、蕁麻疹或顏面部血管神經性水腫(較多見),重者可發生喉頭水腫、支氣管痙攣、過敏性休克等,危急患者生命。
明白了這里面曲折的故事,同學們想一想,既然檢測不出來,該用什么辦法去避免呢?沒錯,預防為主。措施如下:
1.供血者沒有過敏史。
2.獻血前4h內,不宜進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,可飲糖水或少量清淡飲食,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質。(這也是同學們在考場上常見的第二個坑哦,一定記好是4小時哦!)
3.有過敏史的患者,在輸血前口服抗過敏藥物。
對于同學們易混淆的輸血和輸液反應,建議大家在做題之前一定先要分類,避免張冠李戴,這也是考場中的小技巧哦,最后祝同學們順利通 過考試!
此外中公醫考舉辦的2022年第一次全國護士資格摸底考試正在進行中,還沒參加測試的同學,快來掃碼參加吧!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