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傳染性疾病學習過程中,有兩個“腦袋”疾病肯定一直困擾著很多小伙伴,為什么呢?因為兩個疾病名稱很相似,特別容易記混淆。對應知識點如下:
|
乙腦
|
流腦
|
病原菌
|
乙型腦炎病毒
|
腦膜炎奈瑟菌(雙球菌)
|
傳染源
|
幼豬
|
患者、帶菌者
|
傳播途徑
|
蚊蟲叮咬
|
飛沫傳播
|
流行時間
|
夏秋
|
冬春
|
腦脊液
|
透明、氯化物正常,糖類正?;蚱?,白細胞輕度增加
|
渾濁,糖和氯化物明顯下降,白細胞明顯升高
|
這個表格不大,但是信息量不少,今天就帶各位小伙伴l了解知識點,“耐心學習一分鐘,腦袋永遠分得清了”。
我們區分兩種疾病時,其實牢牢記住其中一種疾病的知識點,另外一種疾病的相關知識點也就不言而喻了。那我們就先重點看下乙腦。
“乙”,大家先聯想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”,所以“乙”排行第二,說到排行老二,在《西游記》中師徒四人,“二 師兄”大家肯定不陌生,那就是“豬八戒”,所以對于知識點“乙腦的傳染源是幼豬”,這個知識點記住了,接下來就更簡單啦!豬容易招引蚊子,所以傳播途徑就是“蚊蟲叮咬”;什么季節有蚊子呢?那答案肯定是夏季還有初秋,所以流行時間就是夏秋。而流腦就是剩下的兩個季節“冬春”啦!
對于腦脊液的改變,小伙伴們可以這么通俗理解:病毒-不吃不喝不排泄,細菌-需要吃喝、排泄。因為病毒“不吃不喝”,所以“腦脊液氯化物正常,糖類正常”;因為病毒“不排泄”,所以腦脊液是“透明”的;同理,就可以得出細菌感染引起的流腦,因為細菌“需要吃喝”消耗糖和氯化物,所以腦脊液“糖和氯化物明顯下降”;因為細菌“需要排泄”,使得腦脊液“渾濁”。
好啦,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,各位小伙伴你記住了嗎?
此外中公醫考舉辦的2022年第一次全國護士資格摸底考試正在進行中,還沒參加測試的同學,快來掃碼參加吧!
下一篇:最后一頁